2014年5月24日

2014高雄大樹國際水果節 (5/24~6/8)

pagebanner(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問道堂停車場)
國際水果節           文/星雲大師

星雲大師
大師開講:
  
大樹這個地方素有「水果王國」的美譽,水果種類之多,有鳳梨、香蕉、芒果、芭樂、棗子、蓮霧等等,而當中又以荔枝「玉荷包」一枝獨秀。

玉荷包的產期短、產量少,相當嬌貴。這讓我想起唐朝的楊貴妃,她很歡喜吃荔枝,大老遠讓人從南方「八百里加急」送荔枝到洛陽長安宮中。只不過,路途遙遠,恐怕她吃到荔枝的時候,已不復當初的新鮮了。拜現代科技之賜,今日荔枝的品質必然勝過當年,價值更是不同凡響。

過去在台灣很少聽說有什麼「水果節」的名號,頂多是某個月份有什麼水果生產了,就以它取名為「香蕉季」、「鳳梨季」、「文旦季」等等。自從聽說果農們的辛酸,他們長於栽種玉荷包,但不懂行銷通路,每年玉荷包採收後,總是任人壓低價格收購轉賣,如果再遇上天災損害,血汗付之東流,真是欲哭無淚,也就讓我升起想要幫助他們打開通路的想法。加之,想到台灣既是個美麗的寶島,水果於國際上頗負盛名,何不就有計畫地訂個水果的節日呢?就這樣,幾經商討,我們決定辦理「國際水果節」,為果農盡一點心力。

據聞這許多果農栽種玉荷包也都相當用心,有的人用牛奶當水澆灌,有的人特地上佛光山大悲殿請「大悲咒水」灌溉,也有的人播放佛光山早晚課誦梵唄音聲,希望玉荷包長得更好。我不知道這些玉荷包跟其他人栽種的荔枝有何不同,但可以說,他們栽種的玉荷包,粒粒都充滿佛法的意味、充滿平安的意味、充滿慈悲智慧的意味。

當然,我們不只希望南部的人來買,也希望台灣各地的人到南部一遊,都能帶一點水果回去,甚至帶動大陸、香港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泰國、菲律賓、日本、韓國等左近國家地區的人士,也到台灣來消費。希望有一天能把大樹玉荷包的口碑打響,讓大家每年到了五、六月玉荷包盛產的季節,都會想到:「我們要到大樹,趕上水果節!」

總說一句,我們希望讓大樹、乃至高雄、甚至台灣出產的水果都能跟著社會一起成長,讓我們的果農更加幸福,讓我們的社會更加進步!

活動緣起:
orgiimg台灣具有得天獨厚的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,蘊育出種類繁多的各類水果,單就高雄而言,就有玉荷包荔枝、金鑽鳳梨、金煌芒果、黑鑽石蓮霧等。每個月都有各式各樣風味絕佳的水果輪流登場,不只滿足了食客的味蕾,更為台灣創造出龐大的農業商機。

佛館紀念館落成開幕以來,吸引了千萬全球朝聖人潮、國際媒體和觀光客湧入,尤其2013年春節期間,更有243萬人次到佛館參觀,儼然成為南部乃至台灣觀光的另一個新地標!有鑑於此,佛光山在佛陀紀念館問道堂舉辦活動,希冀為農民提供一個絕佳的平台,行銷優質水果。

今年,「高雄大樹國際水果節」在多年的荔枝推廣以及連兩年舉辦的「高雄大樹國際水果節」經驗,希望擴大形式,以更多元化角度,將台灣優質的農業產品推廣到全世界。今年5、6月正是高雄地區鳳梨、荔枝的盛產期,為了向世界推銷台灣,佛光山擬進一步結合地方特色,一舉帶動地方發展。

佛光山對於國際水果節,完全義務協助地區性的水果銷售。鳳荔產銷期間,佛光山願意義務協助農民銷售荔枝,不取分毫利潤。但希望農民比照農會價格,供應佛光山代為促銷。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慈悲希望藉由荔枝的推廣,將玉荷包的美名推廣到全國、全世界,進而讓大眾認識大樹區的好山好水。

「高雄大樹國際水果節」,活動中包括各類水果展售、精彩的戶外教學等內容,藉此廣邀民眾免費入場,採買水果之餘,也讓台灣農業成果深植民心。

 
活動目的
「高雄大樹國際水果節」是讓台灣水果走向世界的最好舞台。泰國素有「熱帶水果天堂」的美譽,每年在夏季,都會盛大舉辦「泰國水果節」列活動,不只成功帶動水果產業的發展,更是吸引龐大的觀光人潮。佛陀紀念館落成以來,讓更多人看到高雄、看到台灣。國際水果節是另一個宗教、文化及台灣產業的結合,勢必能將優良的農特產品更廣為行銷出去。
台灣農業技術享譽國際,現場設置的水果博覽會,即是希望將台灣豐碩的農業成果宣傳出去。民眾除了購買水果、品嘗水果、體驗DIY,飽享視覺、嗅覺、味覺的水果饗宴;更可到佛陀紀念館遊歷佛國世界,透過佛陀的加被,點亮心燈。一趟真正的身心靈之旅,就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「高雄大樹國際水果節」。


活動資訊 
活動內容

鳳梨荔枝等水果展售會:
由農民展售品質優良的玉荷包、金鑽鳳梨等水果,讓民眾直接採購新鮮水果及農特產。

活動日期

2014年5月24日(週六)至 6月8日(週日)

活動地點

問道堂停車場
佛光大道

連絡電話

電話:(07)656-1921

訂購資訊

請洽佛光山台灣地區道場

活動介紹

鳳荔介紹

鳳荔介紹

大樹區是鳳梨和玉荷包荔枝的主要產地,全台灣目前荔枝栽種面積約1萬2千公頃,大樹區栽種面積約2千公頃,占高雄市的80%,早期以黑葉荔枝栽種較多,但因栽植技術進步,玉荷包荔枝具有皮薄、肉厚、汁甜、籽小等諸多優點,且價格高,所以其栽種面積逐年增加,為本區農民帶來豐厚財富,更建立大樹區「荔枝故鄉」之美譽。

在區境內的鳳梨品種,除了開英種外,還有釋迦鳳梨、蘋果鳳梨、甘蔗鳳梨、金鑽鳳梨等應現代人口味開發的新品種。因為大樹區境內多丘陵山坡地,位居水源保護區,開發成本遠較平原地區為高,本區有許多鳳梨農都前往屏東地區發展,屏東有許多鳳梨栽種都是從大樹分出去。但因特有土質及水質,本區出產鳳梨就是特別好吃,所以大樹區迄今仍有鳳梨王國之美譽。

行佛,慈悲的四給-佛光山2014高雄大樹國際水果節

星雲大師當初辦國際水果節的悲願?

2014國際水果節

慧傳:舉辦「高雄大樹國際水果節」,是和星雲大師人間佛教「佛說的、人要的、淨化的、善美的」理念相互輝映的。大師在十幾年前就義務幫忙農民推廣荔枝,但覺得照顧仍有不足,尤其聽到果農的辛酸,所以在2012年擴大舉辦國際水果節,全面解決農民的困苦,把慈悲心擴散出去。

大師:「十幾年來,每年在荔枝上市的時候,我總交代都監院的職事們,向當地的農民採購數萬斤的荔枝回來,送護持本山的功德主、信徒,一來是結緣,二來是幫忙果農銷售。這麼一做,博得當地村民許多好感,引起熱烈回應。」-摘自《百年佛緣•社緣篇2》

「佛光山連續舉辦兩年的國際水果節,看起來是在幫農民賣水果,但實際上這是佛教慈悲、智慧、利他、服務的精神體現,是佛教全然無我、無所求的奉獻,也是佛光山『非佛不作,唯法所依,集體創作,制度領導』的宗門思想之實踐,透過這個活動,讓農民乃至社會大眾深受感動,繼而對佛教生起信仰,這就是佛法。」-摘自《百年佛緣•行佛篇2》

慧傳:我常與人分享,佛陀沒講過要「賣水果」,為什麼佛光山說「非佛不作」?佛經中只在《梁皇寶懺》中看過果供養「荔枝」,賣荔枝和佛教有什麼關係?又和星雲大師所說的人間佛教有什麼關係?雖然佛陀沒說賣荔枝,但佛陀說要有慈悲心,佛陀說要「無緣大慈、同體大悲」之心,賣荔枝不就是佛說的嗎!佛陀說:「我所說法如爪上塵,所未說法如大地土。」(《升攝波經》)佛沒說的法如大地一般寬廣無礙,所以蘇東坡才說「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淨身」,蟲鳴鳥叫、花開花落都是佛法。「處處留心皆學問,人情練達即文章」,所以賣荔枝,是佛說的,因為有慈悲心。

佛光山舉辦「國際水果節」帶給農民與社會的效益?

慧傳:賣荔枝為什麼說是人要的?農民會種荔枝,但不會賣荔枝,賣到後來經濟無法平衡,甚至血本無歸。主要原因是不懂得如何銷售,也沒有管道。大師發現了這個癥結,希望把這管道、通路打通。佛光山幫你找管道,辦國際水果節,這就是人要的!農民感動說道:「以前都是路邊攤,現在升格為店面,賣水果真的很有成就感。」以前的小販只在縱貫路,陽傘一放,路邊一擺,守株待兔。現在從「路邊攤」變成「店面」,店面還要符合客人所需,做得好做得很有氣氛,這就是人要的,淨化的、善美的。

2012年起在佛館問道堂設計帳篷、桌子、小倉庫,大師注意很多細微之處,因為5、6月是梅雨季,桌緣前一公尺特地留走道給大眾走,讓顧客不會曬到太陽、淋到雨來增加購買欲,很人性化;為農民設想就裝噴霧系統,如灑甘露,給人及水果清涼。曾有人問大師:「怎麼可以做這麼多事業?怎麼這麼有學問?」大師說:「用心而已,所有的心都用在大眾身上。」

佛光山與農民交流時,印象最深刻的事?

慧傳:農民與我們在一起,心也愈來愈淨化。晚上結束收攤,法師在打掃場地,一個小朋友就跑過來幫忙整理桌椅,原來父母是果農,說:「佛光山的法師對我們很好,所以一定要來幫忙人家。」看,人心淨化後,善美也即刻出現。還有,一些農民為何還沒有交貨呢?我們不食言,承辦人員說:「農民表示,今年我們的荔枝長得很不好,不可交貨,以免破壞佛光山名聲。」這就是淨化了,才有這麼善美的思想。

去年有個農民懈怠不灑大悲咒水了,發現荔枝長得不好,趕緊去大悲殿請大悲咒水,為荔枝灑上後,結果長得特別好,你看,不只人心淨化、水果也淨化了。農民有次參訪花蓮月光寺,看到建寺很辛苦,就說:「明年如果荔枝成熟,我寄一些給您。」第二年道場意外收到二箱荔枝,沒想到農民竟然履行承諾,無形之間與里民、農民更進一步交流,這就是淨化的、善美的。

辦水果節使得農民深受感動,就來當福慧家園義工、電動車義工;過年山上卡車不夠,農民就說:「過年你們缺卡車,可以來跟我借。」春節放煙火時,農民就會攜朋引伴來觀賞煙火。這些都是人我之間達到自心和悅、人我和敬的感覺。做什麼事情一定要用心,我們很用心的跟農民交流,才會看到這些回饋。

佛光山向果農採購荔枝贈送功德主,功德主的感受?

2014國際水果節

慧傳:第一,我們都知道,大師是一位有情有義的人,尤其功德主平日對佛光山的奉獻、付出,我們理當回報,所以趁著水果節,寄上一盒新鮮的「玉荷包」荔枝,聊表心意。但當功德主收到荔枝時,他們的反應是歡喜、驚訝,且很感動地說,我們付出那麼少,但大師卻記得,且給了我們更多。第二,當功德主明白大師推廣荔枝的心願,內心更加感動,為何大師的慈悲這樣的無遠弗屆。第三,接著,功德主也開始推廣,寄送荔枝給親朋好友,以實際行動支持大師的慈悲理念,實質幫助農民度過難關。這就是大師常說的「信仰佛教,要從求佛、信佛、拜佛,進而學佛、行佛、作佛。」幫助農民推廣荔枝就是在行佛。

大師發動將荔枝送給偏鄉的家庭、小朋友,意義何在?

慧傳:大師關心的角度不只有功德主,還關心到偏鄉地區(弱勢家庭)的小朋友,因此隨著雲水書車,把荔枝送到偏遠的地方。甚至企業界、信徒有感於大師的用心,也發心購買荔枝分送至偏鄉,這不就是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的精神。所謂「勿以善小而不為」,一個小小的善緣,好心好意把它擴散出去,影響及迴響這麼大,「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」,大師平時自己也在推動三好精神,這就是佛法。

從佛光山推動國際水果節,甚至2012年成立「佛光山農友會」,我們看到人間佛教的再創新,不論是農友或信眾、一般社會大眾,或是世居那瑪夏的原住民,都可以感受到星雲大師本身實踐行佛的精神、慈悲的四給-給人信心,給人歡喜,給人希望,給人方便,所以辦國際水果節,就是人間佛教,因為它符合了「佛說的、人要的、淨化的、善美的」。

交通資訊

自行開車者路線

前往佛光山的交通,由於南二高及高雄、旗山快速道路的通車,方便了南北各地的開車族。若由北南下,可以由國道1號至新市收費站後,轉國道8號接國道3號,經過高雄市中寮隧道後轉國道10號往旗山方向,在大樹交流道下高速公路,右轉台21號省道直走,即達佛陀紀念館。簡列如下:

南下:國道1號(新市路段)→國道8號→國道3號(中寮隧道)→國道10號(往旗山、大樹方向)的旗山、大樹交流道下→省道21號右轉→佛陀紀念館。

北上:高雄中山、中正、九如交流道上國道1號→鼎金交流道上國道10號、國道10號(往旗山、大樹方向)的旗山、大樹交流道下→省道21號右轉→佛陀紀念館。

搭乘大眾運輸

(1)搭乘台鐵者,可在高雄火車站附近轉高雄客運8010或8011前往佛陀紀念館; 或搭乘台鐵至九曲堂站,再轉搭高雄客運8010或8011或計程車至佛陀紀念館。

(2)搭乘高鐵者,可於左營高鐵站轉乘台鐵至九曲堂站,再轉搭高雄客運或計程車至佛光山。 也可以轉搭義大客運,直達佛光山 8501 高鐵左營站-義大世界-佛光山時刻 表。

(3)高雄市大樹假日觀光公車~假日觀光導覽公車每週六、日及國定假日每日2 班,早上下午各1 班,上午9:00、下午14:00 於高雄捷運大 東站發車。

(4)8260屏東-佛光山(經里港)線
屏東站→崇蘭→冷水坑→九如→後庄→里港站→果菜加工中心→里嶺大橋→坊崁→佛陀紀念館→佛光山

2014年5月20日

『書鄉、書香』-- 潘人木作品精選集, 出版啦!

黨英台先母 潘人木女士之『潘人木作品精選集』, 由天下文化出版啦! 按圖片即可以至博客來網站參閱購買喔.
『潘人木作品精選集』, 由天下文化出版啦! 內容簡介
本書搜集潘人木女士一系列以新疆為背景的短篇小說,由於多半未曾出書,是文學精品遺珠,亦收進她辭世前最後發表於報刊的散文壓卷之作。
  策畫本書的齊邦媛教授,在潘人木辭世即將十年之際,憶念思量,深恐一代『潘人木作品精選集』, 由天下文化出版啦! 好作品隨書的絕版日漸消失,因而邀請研究潘人木作品的應鳳凰女士,精選短篇小說九篇,散文十篇,彙編成為《潘人木作品精選集》一冊,讓潘人木作品之美有更多讀者可以領略共享。
名人推薦
  齊邦媛教授大力推薦的文學精品遺珠
  「潘人木的作品中瑰寶藏珍甚多,一九八六年筆會英文季刊英譯她的〈有情襪〉,我們全都熱淚潸潸。十年後我們又譯她的〈想我紅邊灰毛毯兒〉。我總是催她把想寫的快寫,如頌主聖歌所說:『趕快工作,夜來臨!』」
  「二○○五年十一月在報刊看到新作〈一關難度〉大為驚喜,影印贈友,好文共讀,誰知數日之後即得她逝世消息。這樣精采的文章,真可說是如此作家的天鵝之歌。」──齊邦媛

作者介紹
作者簡介
潘人木

  一九一九年生於遼寧省瀋陽市,原名潘佛彬,一九四二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外文系,開始寫作甚早。一九四三到一九四五年間,新婚不久隨夫工作調動旅居新疆迪化(今名「烏魯木齊」),早年從東北家鄉遠赴西南求學,婚後又遷居西北,青春年月已走過中國半壁江山。
  一九四九年隨國府來台,在反共愛國情懷之下寫了《蓮漪表妹》一書(一九五二年出版)並獲得中華文藝獎,是一九五○年代與張秀亞、羅蘭、孟瑤同輩名氣最響亮的女作家。
  一九六五年以後,「轉換跑道」成為台灣省教育廳兒童讀物編寫的掌門人。「兒童文學家潘人木」取代了「小說家潘人木」的聲望地位。直到她從編輯檯上退休,重新修訂早期以北平校園為背景的抗日經典長篇《蓮漪表妹》,重新出版長篇小說《馬蘭自傳》……,「小說家潘人木」才再度為讀者所知。
  潘人木以小說創作及兒童文學編寫成就,曾獲頒五四文學貢獻獎,二○○五年十一月病逝台北。
策畫者簡介
齊邦媛

  一九二四年生,遼寧鐵嶺人,國立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,一九四七年來台灣。
  一九八八年從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任內退休,受聘為台大榮譽教授。
  教學、著作,論述嚴謹,編選、翻譯與文學評論多種,引介西方文學到台灣,將台灣代表性文學作品英譯推介至西方世界。
編選者簡介
應鳳凰

  台北市人,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文學博士,大學時代起即致力台灣當代文學史料整理與研究,曾任職《中國時報》人間副刊,為《當代文學史料研究叢刊》發起人及主要成員。平日喜逛書店,優游書海,目前是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。

目錄

串起遺珠  齊邦媛
導讀
潘人木寫作之路與文學之美  應鳳凰
小說
夜光杯
捉賊記
妮娜 妮娜
玉佛恨
阿麗亞
迪城疑影
寧為瓦碎
哀樂小天地
綵衣
散文
我控訴
(「蓮漪表妹」代自序)
不久以前
──校書有感
有情襪
西屋傻子
以為還有很多,其實沒有了
〈懷念海音之一〉
好夢一場
〈懷念海音之二〉
無媒寄海音
〈懷念海音之三〉
想我的紅邊灰毛毯
沒人看見我上炮台了
一關難度
尾聲
蓮漪,你往何處去?  齊邦媛
看更多


串起遺珠 齊邦媛

  這本書終於成集出版,也達成了我一個多年的心願。
  潘人木是一九四九年由大陸來台,最早成名的作家。她在重慶沙坪壩由國立中央大學外文系畢業,奠定了寬廣的文學視野。她的第二部小說《蓮漪表妹》一九五二年問世,即得當時最高榮譽的中華文藝獎。在當代文學史上,常與王藍的《藍與黑》、陳紀瀅的《荻村傳》、姜貴的《旋風》,並稱為四大反共小說。我也曾在一九八八年以「烽火邊緣的青春」為題,研討它與鹿橋的《未央歌》中同樣的時代,抗戰初期大學生冬雪與春花般截然不同的人生。所見證者,不知是命運的嘲弄,還是時代的包容?
  潘人木在寫完第三本小說《馬蘭的故事》之後,獻身兒童文學三十年,零星的文學作品都未成集,知她才華的讀者甚感惋惜,而讀她兒童故事長大的數代讀者,卻甚少知道她在文學上真正的成就,潘人木的聲名漸漸黯淡了。
  一九四九政治大斷裂至今已六十五年了,那一代人漸漸已全逝去,蓮漪表妹的苦澀故事卻總是令我難忘,潘人木全然摒除了政治口號,按捺住顛簸流離驚魂甫定的心,用冷靜簡潔卻涵蘊深意的文字,寫活了那個時代政治的混濁無情和一個虛榮女子滅頂的命運。幸好文學史不會忘記,繼林海音的純文學出版社後,隱地的爾雅出版社繼續印行,仍保持著這本書莊穆寂寞的存在。但是她早期短篇小說多已絕版,晚期的散文從未收集成冊,思之令人惘然。
  如今在她逝世已近十年之際,我能盡推動催促之力,得見此書呈現在新世代讀者之前,謹以一個忠誠、鍥而不捨的讀者的心,向應鳳凰教授致謝。她多年來從事搜集、追踪、分析當代台灣文學的發展史,對潘人木的作品有相當深入詳盡的研究。今日由她將散失的作品編輯成此集,給精彩如〈有情襪〉到〈一關難度〉二十多年間的作品做一個清晰美好的結合與安頓,彌補好的文學作品遺珠之憾,對作家,對讀者,都是很有意義的事。
二○一四年四月十五日
導讀
潘人木寫作之路與文學之美 應鳳凰

  想用短短文章介紹潘人木可不簡單。一來文壇角色多元:既是小說家,又是資深童書主編。創作文類也橫跨小說、散文及兒童文學。其次,她成名時間早:一九五○年代初期便屢得小說大獎。加以創作態度嚴謹,性格上卻是「名士派」,既不多產也不遷就讀者大眾。種種因素合在一起,使得她的「文學史位置」難以清晰,從而模糊了一般讀者對她藝術成就的認知。
  潘人木寫作旅程,始於隨國民政府初來台灣的年代。一九四九年與公務員丈夫攜家帶眷從北平來到台灣,相夫教子之餘,發現寫作投稿是主婦不錯的副業:以稿費貼補家用,既實惠又有精神寄託。數年間且陸續獲得小說大獎,很是活躍於規模不大的早期文壇。與她同輩同樣產能高、名氣大的女作家如張秀亞、艾雯、琦君、林海音、徐鍾珮等,如今隔著半世紀回頭看,潘人木於小說藝術、文學史位置,重要性都不比她們低。        
  青春歲月走南闖北
  潘人木是東北人,一九一九年(民國八年)生於瀋陽近郊法庫縣,與女作家張秀亞、羅蘭、孟瑤同年,都是新舊文學交接時代的「五四兒女」。幸運的是,她的學業、家庭、婚姻與文友們相較可說圓滿,既趕上思潮開放的年代,也成長在思想開明的家庭。少女時代不裹腳,能出外讀書──戰亂歲月,從北方遠赴西南大後方唸大學。用她自己的話:「初一親歷九一八事變,高中畢業又遇七七事變,勝利後又經國共內戰。但學業一直未輟」,畢業於當時最熱門的陪都沙坪埧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。
  在校時最喜英詩的她,二十三歲這年一舉考進重慶海關總署當了一年打字員。隔年與交往多年男友,任職中央銀行的黨恩來踏上紅毯。意外地,一九四三到一九四五年間,新婚不久即隨丈夫工作調動而旅居新疆,曾短期任教於新疆女子學院。早年從東北家鄉遠赴西南求學,婚後又遷居西北迪化(今名「烏魯木齊」),青春年月已走過中國半壁江山,同輩女性少有她的見聞閱歷。一九四九年再逢戰亂,這次是國共內戰,舉家又隨中央銀行從北平遠走南方島嶼台灣。用她的話是:「東播西遷,顛沛流離」。料想不到的是,台灣竟成她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,一住便超過五十年,她在這裏成家立業,養兒育女,且根據過往經歷完成好幾部精彩小說,成就一生無可取代的文學事業。
  來台後踏上寫作之路,起步倒是偶然。家務之餘平常嗜讀小說。某日看到報上一則徵獎消息,心血來潮,覺得可以試試,於是埋首餐桌旁動起筆來。第一篇小說〈如夢記〉以嘗試心情付郵,意外地獲得一九五○年「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」年度小說徵選首獎,這是國府來台之初獎額最高的文藝獎項,她一舉拔得頭籌,雜誌連載後隔年出書,有了生平第一部作品。此後信心大增:一九五二年完成長篇小說《蓮漪表妹》,同樣首獎。這次更由「主任委員」張道藩親自寫序及推薦,面世後佳評如潮,默默無聞家庭主婦一夕成名。繼《如夢記》《蓮漪表妹》之後,第三部是《馬蘭自傳》──三部小說全獲高額獎金,剛來台灣前幾年成了她寫作生涯產量最豐,發表小說最密集的階段。得獎之後更是稿約不斷,短篇中篇小說屢在報刊發表,很快成為一九五○年代文壇名氣最響亮的女作家之一。
  文學事業「寫」與「編」
  一九六五年可說是潘人木文學事業「轉換跑道」關鍵性的一年。這年她應「台灣省教育廳兒童讀物編輯小組」之聘,加入兒童讀物編寫行列,一路由編輯而總編輯,獻身童書編寫工作長達十七年。編輯兒童書,特別是出版業還在起步的社會,「掌門人」不是輕鬆的工作。加上她求好心切,敬業盡責,對兒童書的形式內容、文字品質都嚴格把關。除了編成四百多冊《中華兒童叢書》,更策畫大套《中華兒童百科全書》;前者有系統介紹中國歷史故事、戲劇、故宮國寶、台灣農村、生態環保等,多元精緻的編輯構想,在在顯示她的前瞻性視野。除了編輯,也執筆創作:曾以不同筆名寫兒歌、謎語、童話等。
  翻開行政院文建會編的「作家作品目錄」,「潘人木」名下兒童文學作品超過一百本,單一九七五年一年便有十九本。她也為兒童書作翻譯,離開編輯小組後,還主持美國《世界親子圖書館》十六冊編譯工作,態度認真,掌握資料精確,贏得海內外同行一片讚揚。  
  看得出來,潘人木一生文學事業可分成兩大類,一是小說創作,一是兒童文學。固然都不出寫作範圍,但一般認定兩者讀眾不同,屬於不同類科,因而也佔據不同的文學史位置。也許她獻身童書時間不短,又栽培不少後進,形成潘人木在「台灣文壇的角色位置」,一直以「兒童文學家」或「童書編輯家」知名。兒童文學家的頭銜角色,甚至已超過她的「小說家」聲望。二○○六年十一月十八日台北召開一場題為:「資深兒童文學家──潘人木作品研討會」,隔年出版一厚冊論文集可為證明。按台灣學界傳統,作家地位崇高才會舉辦「作品研討會」。換句話說,「兒童文學家潘人木」在戰後文壇似乎取代了「小說家潘人木」的聲望地位。
  從當代文學研究的宏觀角度來看,潘人木兩方面的文學成就其實是不分軒輊的。由於成名早,小說創作看似集中於來台初期,其實她一生寫作未嘗中斷,編書期間、退休之後都有精彩小說發表。以早期創作成果而言,除了寫東北成長歲月的《馬蘭自傳》、北平校園背景的《蓮漪表妹》,更值得注意的是一系列以新疆為背景的長短篇小說。由於部分小說未曾出書,或許是未受到更大注意的原因。且看潘人木自編的寫作年表:
  出版、刊登日期    題目    出版社
  一九五一年    如夢記   (中篇小說)    重光文藝出版社
  一九五二年    蓮漪表妹 (長篇小說)    文藝創作出版社
  一九五三年    馬蘭自傳 (長篇小說)    文藝創作連載
  一九五七年五月 塞上行 (長篇小說)   中華日報連載
  一九六○年    雪嶺驚魂 (長篇小說)    中華日報連載
  年表原版很長,附在一九九九年兒童文集《鼠的祈禱》書後,這裏只截取「最早十年」的段落。一九五七年以後的〈塞上行〉〈雪嶺驚魂〉兩部新疆題材小說,便是連載發表卻未出書的例子。潘人木出書態度嚴謹,這是她辭世前手中正在修訂的作品。兩書未能面世,不僅個人之憾,更是台灣文學長河莫大損失。台灣文學傳統裏新疆題材小說極少見,不論放在旅遊或少數民族文學範圍來看,它都是熠熠發光的珍珠寶貝,不該任其埋沒蒙塵。
  更多精彩內容,請翻閱本書
看更多

詳細資料
  • ISBN:9789863204565
  • 叢書系列:華文創作
  • 規格:平裝 / 264頁 / 15 x 21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
內容連載
有情襪
在外邊漂泊幾十年,想家的夢也不知做過多少,但最感留戀幸福的夢,是夢見自己才七、八歲,冬天夜裡點著油燈,母親在油燈的微弱光線下,帶著微笑進屋來給我焐被(鋪被使暖)的情景。她把我紫色繭綢的棉被折成中式信封的樣子,看著我脫下毡鞋,上炕,從開口處慢慢把腿伸進去;又看著我脫下紫紅色花絲葛的棉袍兒,小皮坎肩兒,藍色織貢呢的紮腿棉褲,只剩下紅肚兜兒,白小褂兒跟舊綊褲穿在身上,這才鑽進被窩兒睡覺。脫下的衣服要順序的一件一件壓在被上。這樣,第二天早上順序地穿才方便,不至於穿上這件找那件的。
最後脫的是布襪子,把脫下的襪子交給媽,明天早上毡鞋裡就會有一雙乾淨的襪子,一個鞋窩裡一隻。
我很享受媽給我焐被的時刻,更享受她的眼光。我脫衣服的時候,她在旁邊一直盯著我看。我感覺到她喜歡我,真是喜歡我。那眼光使我離開她以後,一想起來就流淚。做夢做到,都會哭醒。
等我鑽進被窩兒,她又給我在腳底下加上一條掉了毛的俄國毯子。「別把這壓腳兒的蹬掉。」每回都這麼說。
我們家睡的是火炕,火炕是沿窗砌的。要腳抵窗,頭朝外的睡。窗戶紙糊在窗戶外面,上面抹畫著桐油,防備存住雨雪,把窗戶弄濕,也防備狂風把窗戶「鼓」壞,窗戶縫兒雖然都用毛頭紙「溜」上了,風仍會絲絲的鑽進來。當中一塊方玻璃上遇氣結霜,所以腳那邊比較冷。
清楚記得有一天該脫襪子了,我卻坐在那兒掰手指頭,遲遲疑疑地:
「媽,今兒個我穿襪子睡行不行?」
「穿襪子睡?那怎麼行?又想攪賴,好上我們炕啊?」
「不是!」
「那是怎麼了?要是穿襪子睡啊,兩隻腳就覺著像毛褲腿兒小雞子(腿上有羽毛的雞)的腳了,不信你試試,彆扭著哪!」
「媽怎麼知道?」
「媽過門(結婚)那天就是穿襪子睡的呀,就那麼一天,可把我彆扭得什麼似的。」
「我也就一天。」
「一天也不好。要是穿襪子睡啊,就好蹬被。把被蹬開了,七早八早就把你凍醒。你忘啦?去年臘八那天,你就是蹬被著的涼,又發燒又打噴嚏的,還叫鍾仁請張喇嘛來治,那是蹬被蹬的,你忘啦?快脫下來!」
「這回一定不蹬被,蹬被爛眼邊兒!」
看完整內容連載















2014年5月18日

一生精彩美麗的梁鴻英女士, 去天上和楊大使一塊兒雲游四海.

   采薇的媽媽, 一生精彩美麗的 梁鴻英女士, 於2014年4月18, 去天上和 楊西崑大使一塊兒雲游四海啦. 2014年5月18日上午8:30, 我們一群北師附小18屆與20屆的畢業老童學代表, 在台北市第一殯儀館景行廳, 參加梁鴻英女士之公祭典禮.
img1401077546375
2014/5/18/8:30, 參與采薇媽媽--梁女士公祭的北小18屆代表有: 張一鳴伉儷、許海音、王萬蘇、裴涓言、Gary; 20屆代表有張貞美、史悠平的老妹等6人. 我們18屆有送乙對大花籃, 兩屆童學公推Gary 代表主祭.

2014年5月3日

2014/5月,千僧萬眾祝佛誕 ,一心十願報母恩。

2014/5/11為國定佛誕節, 上午9:00~13:00, 佛光山於台北市凱道, 舉辦"千僧萬眾祝佛誕 ,一心十願報母恩"浴佛活動. 歡迎您的光臨.10014662_482632995170580_3582228516889924800_n
10044247838710330351_695925407138139_4617226812290908493_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