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8日

繪聲繪影一甲子﹐ 雲端秋聲賦﹐ 胡為呼來哉? 屠 嶽專欄

眾兄姐:

塗鴉之作, 雁過留聲耳﹒夜來尋思, 繪聲繪影一甲子﹒ 雲端秋聲賦﹐胡為乎來哉? 伏案振筆(敲鍵盤)極其艱辛﹐ 但覺言有不逮﹐ 意猶未盡﹐願拋磚以引玉﹐ 盼兄姐共襄之﹒

一直以來﹐ 每個月領取配給﹐ 是件大事﹐聽到"領米喔"的吆喝聲﹐ 推開籬笆門﹐握著印有大口、小口的糧票﹐提著空油瓶﹐領取鹽、米、油、麵粉﹐ 豆油(或花生油)徐以杓酌油瀝之﹐小心翼翼捧回家﹐ 圍着運貨車的叔伯媽媽,南腔北調短暫寒喧着﹐ 鬧哄哄的﹐ 那情景很溫馨﹐很懷念﹒

也有那麼一天﹐ 眾人掩鼻避走﹐ 蓋水肥車開進大院子﹐ 三五挑糞夫肩擔兩木桶﹐ 手執竹柄長杓,到各家後院擔糞﹐ 口中發出"嘿喔..嘿喔.."之聲﹐ 腳步沉穩﹐緩緩走向水車﹐ 幾乎能不外漏﹐ 有人接過﹐慢慢倒入水肥車內﹒ 直到小學五年級以後﹐ 家中擴建改用化糞池抽水馬桶﹐那聲與味﹐ 不好說懷念﹐但它逐漸消失了﹒

一存兄的部落格裡一張民國45年﹐ 北師附幼畢業生照﹐ 我儘量放大﹐仔細端詳半天: 譚校長右手邊是牛老師﹐ 左手邊第二位是邵老師﹒ 第四排有王雷﹑ 梁烽﹑ 葉祖諒﹑ 傅子 綸 ﹑ 梁妮莎﹒ 第三排站在王雷前面的是我﹑ 還有吳亨本﹑ 康來昌﹒ 第一排曾星晃﹑ 徐小雲並排坐﹑ 吳若昭也在第一排﹒ 清楚的記得﹐ 北師附幼在和平東路一段師範大學斜對面﹐ 每天由三輪車接送﹐我在第一宿舍大門口上下車﹐ 同車有兩位童伴﹐ 傅子綸﹑ 吳若昭﹐ 他們都在北師專上下車﹒ 三輪車有遮雨罩﹐ 在坐椅前用一半圓的鐵欄杆圍着﹐以策安全﹐ 可載乘員三人﹐ 此為最早的娃娃車﹒我記得每於放學回家途中﹐常 慫恿傅子綸對吳若昭上下其手﹐ 我再出聲勸阻﹐趁機安撫﹐摸摸小臉﹐ 頗能自尋其樂﹒

在幼稚園﹐每天上午有不同的點心﹐ 及一小杯魚肝油﹐ 每次有綠豆湯時﹐ 我都是將湯喝了﹐ 綠豆渣一定倒在小椅子後面﹐ 我不愛吃綠豆﹐ 放回空碗時怕被發現﹐ 唯有出此下策﹒

那年頭﹐ 我們都要接受"沙眼"治療﹐ 排隊由老師在雙眼擠些藥膏﹐ 每位小朋友都是油眼汪汪﹐印象深刻﹒另外還有吃打蛔蟲藥﹐ 我清楚記得﹐曾因屁股癢﹐ 從肛門拉出一條很長白色的蛔蟲﹐ 也是棄之於小椅子後﹒

還記得有一次我被指定上台(好像是滑梯上)說故事﹐ 老爸在前一晚教我背了一個"中山狼"的故事﹐ 可是臨場卻把要講故事的標題忘了﹐ 只能說今天要講一個說謊的狼的故事﹐ 好在內容沒忘﹐矇混過關,而今想想﹐咱從小就有應變胡扯的潛質﹒

在沒有任何3C﹑電動玩具的時代﹐ 我們課餘休憩也不竟然是黑白的﹐ 它也一樣色彩繽紛充滿胸中﹒下課十分鐘能幹的活動﹐ 不外擠擠油渣﹐騎馬打仗﹐ 唯騎馬打仗可謂空有名目﹐ 很少能組織起來﹐蓋因良駒難覓﹐ 多半沒有人願意做牛做馬﹐ 那會兒並不能體會"俯首甘為孺子牛"的深意﹒

夏日﹐ 用撿拾於校園的冰棒棍﹐洗淨曬乾﹐ 可以編成一把竹扇子﹐ 搧風自娛兩相宜﹒ 以竹筷子纏上橡皮筋﹐做成手槍形狀有板機的竹槍,可發射橡皮筋﹐ 記得曾做過一把可連發的媲美左輪槍﹐ 還沾沾自喜好一陣呢﹒ 取一節直直的青竹﹐ 鋸斷一小節﹐插上竹筷﹐ 將竹管打通﹐裝上七里香的青豆子(豆子很硬﹐味道不好聞)﹐ 用力推出﹐能發出"碰"的響聲﹐ 可當槍使﹐ 不需花費的玩具﹒

小學四年級﹐每星期三﹐ 下午不上課﹐那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光﹒ 於大禮堂邉﹐一二年級教室後面﹐ 墻外隔著一條小溪緊鄰76巷﹐ 有一排猶如九曲橋般的防空壕﹐ 大樹參差﹐ 樹蔭蔽日﹐ 此處乃極佳"殺刀"之戰場﹐以手做刀﹐ 相互廝殺﹑追逐﹐ 樂此不疲﹐ 以先殺到(觸及)對方頭亦或膝蓋以下即為勝﹐敗者即為俘虜﹐要手扶敵方陣中某顆樹﹐ 等待己方的救援﹒

某日﹐我們移師96巷底﹐ 唐起戡家旁﹐ 秋收後的稻田﹐ 一排排割完稻穀後剩下的稻梗﹐ 留在田裡﹐ 已變乾尚微帶點軟的田地﹐ 一望無際﹐容兩人併肩的碎石小路与田埂中間有一條清澈的小溪﹐成群的蜻蜓﹐於田中﹑草叢﹑水面上低飛﹑ 盤旋﹐ 小路的盡頭有幾棵大樹﹐ 右手邊有一道稀疏的圍籬﹐ 儘是一些舊木板与竹子所圈成﹐ 一片很厚的木板(很可能是棺材板的蓋)架過溪面﹐ 穿過大樹与圍籬中間高低不平的泥石路﹐ 可以進入台灣大學校區(我媽媽每天都騎腳踏車到會計室上班﹐兼中午回家做午飯)﹐ 小路左邊是落差很大的斜坡﹐草叢中一條小路蜿蜒至更遠處一大片竹林,有農舍﹐有人家﹒我們兵分兩路﹐ 促對廝殺﹐盡情奔跑﹐田野中充滿歡笑聲﹒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﹐打鬥中的朱曉海﹐ 且戰且退﹐ 渾不覺身後有一囤積豬糞的大坑﹐ 說時遲那時快﹐ 只見他身子一矮便跌落糞坑﹐ 所幸唐起戡眼明手快﹐ 一個箭步﹐ 伸手撈起跌入受難池的曉海﹐ 那場戰事也因這事件的發生而結束﹒ 時間驅散了田野中的歡笑聲﹐ 卻留下不可磨滅的一段記憶﹐ 相信會到永遠﹒

除了學校同學的團體遊戲﹐ 回到宿舍﹐ 常於晚飯後﹐ 相招年齡相仿的童伴﹐ 玩一種叫"踢罐頭"的遊戲﹐在巷与道的十字路中劃一園圈﹐ 置一鐵罐﹐大腳踢飛﹐ 由作鬼者去撿回罐子﹐ 趁撿罐子的時間﹐ 其他人四散躲藏﹐或樹叢﹑ 或門後﹑ 或竹籬笆﹑ 電線桿的陰影裡﹐ 由作鬼的一一找出來﹒ 我記得我總是最難找的﹐ 尤其到了較晚的時候﹐ 往往會藉竹籬笆可扒開縫隙﹐ 如穿牆人般穿梭各家院子﹐ 再由小巷子跑到我家後院﹐翻牆回家﹐洗澡睡覺﹐ 可憐那作鬼的孩子注定造成殘念﹒

和平東路從一段到三段﹐ 東西向﹐長約5公里﹒北師附小﹑安東街﹑409巷﹑ 76巷﹑ 96巷﹑ 師大職舍﹑ 成功新村﹑都坐落在這條路与她的周邊﹐ 承載了你我所有的兒時記憶﹐ 也是你我曾經踏過﹑ 曾經走過的路﹒ 一甲子﹐ 改變了太多的人﹑ 事﹑物﹑ 但那條窄窄的﹐ 有着許多故事的小路﹐ 仍亙古不變的躺在我的心底﹒

屠 嶽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繪聲繪影一甲子........... 非常神秘的作家 讀後感


屠嶽憶兒時種種,下筆如行雲流水!其筆下之功夫,乃天賦所予!
心思之細膩!記憶力之超強! 乃一代鬼才是也!令人折服!
此文除18屆之外, 文中所述,多屬與17屆同伴玩耍之情景! 故17屆(部落格)
應將此文納入! 以廣及共同追憶童年之層面........
本人閱此文, 笑中有淚!淚中有笑!尤以作者走筆末句(Ending):
{仍亙古不變的躺在我的心底.......}令人為之落淚!
共同的歲月....共同的年代.....共同走過的童年往事......
那些點點滴滴.....像泉水般湧入心頭!
所謂[有至情乃有至文]此文堪稱情文並茂!乃至性至情至文是也!

非常神秘的作家 敬筆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嶽 屠兄 & ALL
感謝 嶽 屠兄 之辛苦構思, 又有機會榮幸拜讀大作.實屬難得喔!
傅子綸 住當年台北師專圖書館後面, 吳若昭 則住在第六宿舍及大餐廳那方向, 咱小時候喊吳若昭為小姐姐, 常跟著小姐姐去第六宿舍那邊兒爬防空洞及長竹竿. 當年坐三輪車去北師附幼,三輪車夫一定是老索! 我固定的都和"石奉周"擠一車. 咦?咱們有沒有擠過一車?好像有喔!
嘿嘿.....!
北小幼稚園 兒童 Gary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